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广大医务人员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医生的职业精神体现,尤其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是对医德医术做出高度概况,而“大医精诚”的精神也成为千百年来医生的行医准则。2025年3月21日下午我院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及不值班医务人员开展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清廉医院建设中医文化建设专题培训,梁昌盛院长进行详细授课。
《大医精诚》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它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孙思邈在著作开篇以单独篇章提出“大医”必备素质,从博学精勤、仁慈恻隐、澄神定志等方面阐述了大医精诚的丰富内涵,被后世奉为医生道德医术修养的圭臬。“大医精诚”是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大医精诚·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大医精诚·译文
- “大医”的含义
– 医术精湛:孙思邈认为,医者必须精通医学理论,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只有具备高超的医术,才能称为“大医”。
– 医德高尚:除了医术,医者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孙思邈强调,医者应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心怀仁爱,不分贵贱贫富,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
- “精诚”的内涵
– 精:指医者要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医术,追求医学的极致。孙思邈认为,医者应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可浅尝辄止。
– 诚:指医者要真诚对待患者,心怀慈悲,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重。孙思邈强调,医者应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即看到患者的痛苦,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样,感同身受。
- 医者的行为准则
– 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孙思邈指出,医者应当平等对待所有患者,不论其身份地位、贫富贵贱,都应尽心救治。
– 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医者应以救人为首要目标,不可贪图名利。孙思邈强调,医者应当“无欲无求”,以患者的健康为重,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 谨慎行事,不可轻率:医者在诊治过程中必须谨慎小心,不可草率行事。孙思邈指出,医者应当“省病诊疾,至意深心”,即诊断疾病时要深思熟虑,不可马虎。
- 医者的自我修养
– 博学多闻:孙思邈认为,医者应当广泛学习,不仅要精通医学,还要涉猎其他学科,如天文、地理、哲学等,以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 谦虚谨慎:医者应当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可骄傲自满。孙思邈指出,医者应当“虚心纳善”,即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医术。
– 持之以恒:医者应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不可半途而废。孙思邈强调,医者应当“精勤不倦”,即不断努力,永不满足于现状。
- 医者的社会责任
– 救死扶伤,济世救人:孙思邈认为,医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济世救人。医者应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 传播医学知识:医者不仅自己要精通医术,还应当将医学知识传播给他人,造福社会。孙思邈本人就是通过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医学经验传授给后人。
总结:
《大医精诚》是孙思邈对医者职业道德的深刻阐述,强调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它不仅是古代医者的行为准则,也是现代医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和践行《大医精诚》,医者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培训课上全体参会人员一起认真朗诵大医精神,培训结束后,梁昌盛院长强调,全院中层干部要以上率下大力传承大医精神,全力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中医文化精神,为清廉医院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来源:党建办
编 辑:黄钰云
审 核:王国华
监 制:刘万超